歡迎來到武漢普諾賽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網站!星形膠質細胞(astrocyte,AST),是哺乳動物大腦中體積最大的膠質細胞,占整個膠質細胞的20%~40%。星形膠質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發揮重要作用,如參與突觸形成 、維持細胞內外離子濃度恒定、參與神經遞質的傳遞、形成并維持血腦屏障。
本期細胞學堂為您整理了星形膠質細胞細胞的分類、鑒定、原代分離培養步驟及注意事項,幫助大家快速上手、開展實驗~
P
art 01、星形膠質細胞分類
星形膠質細胞(AST)傳統分為兩種:
01、纖維性AST
多分布在白質,細胞突起細長,分支較少,胞質內含大量膠質絲。組成膠質絲蛋白質稱膠質纖維酸性蛋白質(glialf 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
纖維性星形膠質細胞
02、原漿性AST
多分布在灰質,細胞突起較短粗,分支較多,胞質內膠質較少。
原漿性星形膠質細胞
Part 02、形態和鑒定
普諾賽提取的大鼠神經星形膠質細胞鑒定圖
GFAP是星形膠質細胞的骨架蛋白。胚胎神經發育早期星形膠質細胞前體的中間絲一般以波形蛋白為主,在星形膠質細胞成熟時波形蛋白的表達水平降低,而GFAP表達增加并貫穿一生,因此,GFAP被公-認為星形膠質細胞的特征性標記物。生理情況下腦內少有表達,在病理狀態下出現反應性上調,其上調機制尚未完-全闡明。[1]
嚙齒動物和人類原生質星形膠質細胞的比較[2]
A: 典型的小鼠原生質星形膠質細胞。GFAP,白色。bar=20μm。
B: 相同規模的典型人類原質星形膠質細胞。bar=20μm。
C和D:人原生質星形膠質細胞是小鼠星形膠質細胞的2.55倍。
E: 小鼠原質星形膠質細胞用DiI(白色)和sytox(藍色)雙極標記,顯示了星形膠質細胞的完整結構,包括其眾多的精細過程。bar=20μm。
F: 人類星形膠質細胞的立體標記顯示了定義人類原生質星形膠質細胞的高度復雜的精細過程網絡。bar=20μm。[2]
Part 03、原代分離
1、從1-3天的新生鼠大腦組織初步分離細胞;
2、通過0.25%胰酶消化分離腦細胞;
3、獲得混合細胞后,經300g離心10min,多次離心減少雜細胞;
4、差速貼壁30min~60min去除成纖維細胞;
5、后續培養換液時多次震蕩,持續純化細胞。
Part 04、培養注意事項:
星形膠質細胞參考貼壁細胞常規培養方法培養即可,以下為培養時的3個注意事項:
① 可用常規0.25%胰酶消化;
② 可傳3代左右,持續傳代細胞形態會有少許變化;
③ 營養需求較低,普通培養基亦可生長,添加神經生長因子后更利于形態維持和細胞增殖。